2025年4月2日公募基金日报:港股配售背后的冷思考

一、行情回顾

昨日,沪深两市涨跌互现。截止收盘,上证综指收于 3348.44 点,涨 12.69 点,涨幅为 0.38%;深成指收于 10503.66 点,跌 0.68 点,跌幅为 0.01%;沪深 300 收于 3887.68 点,涨 0.38 点,涨幅为 0.01%;创业板收于 2101.88 点,跌 1.82 点,跌幅为 0.09%。两市成交 11322.67 亿元,较前一日交易量减少 7.31%。小盘股强于大盘股。中证 100 下跌 0.09%,中证 500 上涨 0.60%。

31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 23 个行业上涨。其中,医药生物、公用事业、国防军工表现居前,涨跌幅分别为3.34%、1.78%、1.46%,汽车、计算机、家用电器表现居后,涨跌幅分别为-0.90%、-0.97%、-1.71%。沪市有 1675 只个数上涨,占比 73.59%,深市有 1972 只个数上涨,占比 69.02%。非 ST 个股中,57 只个股涨停,15 只个股跌停。股指期货主力合约涨跌不一,其中,1 只期指好于现货指数。昨日,中债银行间债券总净价指数下跌 0.00 个百分点。

数据来源:Wind 日期:2025/4/1

 

昨日,欧美主要市场涨跌不一,其中,道指下跌 0.03%,标普 500 上涨 0.38%,纳斯达克指数上涨 0.87%;道琼斯欧洲50下跌0.59%。亚太主要市场涨跌不一,其中,恒生指数上涨0.38%,日经225指数上涨0.02%。

 

二、指数涨跌

数据来源:Wind 日期:2025/4/1

 

三、新闻

港股配售背后的冷思考

案例 1 小米配售

据小米集团公告,小米集团此次配售的股份总数为 8 亿股,配售价为每股 53.25 港元。这一价格较配售公告前一个交易日(2025 年 3 月 24 日)的收盘价折价约 6.6%。配售事项于 2025 年 3 月 27 日顺利完成,合共8 亿股配售股份成功配售予不少于六名独立第三方承配人,筹资净额约为 425 亿港元。

此前配售-2020

2020 年 12 月 2 日,小米集团发布了一项规模达 40 亿美元的综合融资方案,包括配股与可转债发行,以每股 23.7 港元配售 10 亿股,筹资 237 亿港元,配售价较前日收盘价折让 9.4%。采用“先旧后新”模式,总股本扩大 4%,同时发行 8.55 亿美元、2027 年到期的零息有担保可换股债券,初始转股价为 36.74 港元,较停牌前收盘价 26.15 港元溢价 40.5%。若全额转股,可转换为约 1.8 亿股,占总股本 0.7%主要用于 5G 研发、市场扩张及生态投资。

股价复盘:20 年底 21 年 1 月股价快速上冲至 35 元(上涨 25%),此后高位震荡半年,开始一路下跌,一路下跌至 22 年 10 月(接近 8 元),累计下跌 66%(相较配售价格),24 年 10 月修复至此前配售价,此后一路新高,有接近 4 年无投资收益。

 

数据来源:Wind 日期:2025/4/1

数据来源:网络资料 日期:2025/4/1

 

案例 2 比亚迪配售

2025 年 3 月 4 日晚,比亚迪股份在港交所公告,已与配售代理订立配售协议,根据协议,比亚迪将按配售价发行配售股份。假设配售股份全数配售,配售所得款项总额预计约为 435.09 亿港元,扣除佣金和估计费用后,配售所得款项净额预计约为 433.83 亿港元。每股配售股份的配售价 335.2 港元(当前价格 386 港元)。

此前配售-2020

比亚迪在 2021 年进行了两次重大的 H 股配售。

具体配售情况:

第一次配售

时间:2021 年 1 月

配售价格:每股 225 港元

配售股份数量:1.33 亿股

融资额:约 299.25 亿港元(扣除费用后约为 298.01 亿港元)

第二次配售

时间:2021 年 11 月

配售价格:每股 276 港元

融资额:138 亿港元

股价复盘:21 年底完成配售后股价于 22 年 3 月腰斩,22 年 6 月触及配售价格,此后一路下行,24 年 1月底部(相对高点下跌 40%)后开始反转,25 年 2 月修复至此前配售价,此后一路新高,有接近 3 年多无显著投资收益。

 

数据来源:Wind 日期:2025/4/1

结论:

1) 尊重产业资本的判断(卖的不如买的精),大股东愿意拿股票换钱,特别是在企业风头正盛的档口,至少说明股价存在一定的泡沫;

2) 从复盘看,至少 2-3 年维度,配售价格很难被突破;

3) 比亚迪、小米是这轮港股“牛市”的指标股,公司纷纷配售,某种程度上说明港股在某些部分已经开始出现泡沫了,或者说很大程度的估值修复已经完成,系统性看多港股的逻辑并不成立。

4) 具体到投资动作上,逢低布局相对于追高会是更加理性的做法。

 

“东升西落”的叙事没有事实基础

市场出现了大跌:年初以来纳指和标普 500 从最高点回撤超过 10%。

下跌的原因:

1、估值高,现金流恶化(应用端的收入不足以覆盖成本的大幅投入),从去年 7 月开始就开始担心投入是否能够回收,DS 的出现加剧了这种担心,可能不需要巨额投入,其次,大模型本身不具备议价能力(开源了,本身可能就是基础设施),资本回报很不清晰;

2、特朗普的关税政策、移民政策可能加剧通胀,其次政府开支减少(DOGE)可能使得经济陷入衰退。实际的情况-AI 融资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下滑,基本面很健康

3 月 31 日,OpenAI 宣布完成史上最大规模的私人科技融资轮,融资总额达到 400 亿美元,使公司估值达到 3000 亿美元。本轮融资由日本软银领投,出资 300 亿美元,其他投资者还包括核心投资者微软、Coatue、Altimeter 和 Thrive。OpenAI 的一篇博客文章称,它计划利用新资金“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研究”并扩大其计算基础设施,预计约 180 亿美元的资金将用于 OpenAI 对星际之门的承诺。

基本面很健康

1、周度的工资增长水平从 22 年以来是持续跑赢价格指数的,重要的就业指标也很健康。

 

数据来源:Wind 日期:2025/4/1

 

2、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很健康,居民的负债率从 14 年的 14%到当下 10%(疫情前 12%上下),企业负债率疫情前 33.3%,23 年 34.5%,24 年 34.6%。当下估值处于合理的位置-标普 500 处于十年的中位数

数据来源:Wind 日期:2025/4/1

结论:美股经过前期的调整当下估值已经处于合理的位置,基本面本身也没有明显的瑕疵(最多只是一种担心),如果因此某些原因导致市场波动进一步放大,则会带来不错的配置机会,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,14年 Mag 的占比大概在 10%,当下占比在 35%,本身交易的集中度就很高(背后的推手是散户通过指数基金来参与市场),这个为更大级别的波动提供了可能,这种波动是需要去把握的。

不要被叙事所裹挟,坚持配置的合理性。

大佬访谈
全球赢+
热门资讯